郑泰

来自woodrow
Woodrow讨论 | 贡献2022年3月11日 (五) 19:42的版本 (建立内容为“郑泰,字公业,河南开封人,是司农郑众的曾孙。年轻时就有才干谋略。灵帝末年,知道天下将乱,暗地里结交豪杰。家财…”的新页面)
(差异) ←上一版本 | 最后版本 (差异) | 下一版本→ (差异)
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

郑泰,字公业,河南开封人,是司农郑众的曾孙。年轻时就有才干谋略。灵帝末年,知道天下将乱,暗地里结交豪杰。家财多,有田四百顷,却常常没吃的,在山东很有名气。

起初被举为孝廉,三公聘,朝廷召,一概不去。等到大将军何进辅政,征用名士,任命公业为尚书侍郎,又升任侍御史。何进要杀宦官,想召并州刺史董卓为助。公业对何进说:「董卓强悍而不义,贪得无厌。如果让他参与朝政,把大事交给他,将会放纵其邪恶的欲望,必然危及朝廷。明公有国戚的重要地位,掌握着宰辅的大权,可按自己的意愿行事,除掉有罪的人,实在不该藉董卓作为外援啊。何况事情久了会生变动,前车之鉴不远。」又向何进陈述几件当务之急的事。何进不听,于是就弃官而去。对颍川人荀攸说:「何公不容易辅助啊。」

何进不久被害,董卓果然作乱。公业等与侍中伍琼、董卓的长史何颙一起劝说董卓,让委派袁绍作勃海太守,以促成山东起兵反董卓的计划。等到义兵兴起,董卓召集公卿商议,要大举发兵去征讨,众官没有人敢违抗他的旨意。公业怕他兵多了更加骄横,凶恶强暴难以遏制,就独自说:「为政在于德,而不在人多啊。」董卓不高兴,说:「像你这么说,兵是无用的了?」公业害怕了,就假意说:「不是没有用,而是我觉得山东不值得用大兵征讨罢了。如果不信,我试着为明公陈述其要点。如今山东合谋,州郡连结,众人相互鼓动,不是不强盛。然而自光武帝以来,中原无战事,百姓富足安逸,忘记战争多年了。仲尼说过:『不教人学会作战,这叫抛弃他们。』他们人虽然多,却不能成为祸害。这是第一。明公出身于西州,年轻时就做国家武将,熟习军事,屡次经历战场,名震当世,人人畏惧。这是第二。袁本初是公卿子弟,生长在京城里。张孟卓是东平的道德先生,举止目不斜视。孔公绪只会清谈高论,抑扬褒贬人物。这些人并没有指挥军事的才能,使用兵器的本领,临阵交兵,不是您的对手。这是第三。山东的人士,素来缺乏精强勇猛之气。没有孟贲的勇敢,庆忌的敏捷,战国时燕将守聊城的顽强,张良、陈平的计谋,可派一支偏师,让他们取得胜利。这是第四。即使他们有能干的人,但尊卑没有次序,不加封官职爵位,如只仗恃人多势众,就会形成对峙局面,各自观望,不肯同心同德,进退一致。这是第五。关西各州郡,很熟悉军事,最近以来,屡次和羌人作战,妇女都还操起了戈矛弓箭,何况以其壮勇的武士,来对付那些不会作战的人呢!胜利是可以肯定的。这是第六。而且天下强悍勇猛,百姓所怕的,有并州、凉州的人,以及匈奴、屠各、遑中归顺的民族、西羌八部,而明公拥有他们,作为爪牙,就像驱赶虎豹去追犬羊。这是第七。另外明公的将帅,都是亲眷心腹,相处日子长了,恩信淳厚,忠诚可用,智谋可以依靠。以坚固团结的集体,去对付行将瓦解的徒众,就如同狂风扫那枯叶。这是第八。作战有三败,以混乱攻严整的败,以奸邪攻正直的败,以逆攻顺的败。如今明公执政公平正直,消灭宦官,忠义得以树立。以此三德,对其三败,奉严正之辞讨伐有罪之人,谁敢抵挡!这是第九。东部州郡的郑玄学问博通古今,北海邴原纯洁高尚正直信实,都是儒生所景仰,士人们的楷模。东方的诸将若向他们咨询行动计划,就足以清楚强弱形势。况且燕、赵、齐、魏各国不是不强盛,最终被秦灭亡;吴、楚七国之兵不是不多,到底在荥阳溃败。何况如今明公德政赫赫,左右都是贤人,他们岂能辅佐助成这种事情,制造动乱长久侵扰呢?恐怕是不会的。这是第十。如果我所说的稍微有可采纳之处,那么无事征兵以惊扰天下,使不愿服役的人相聚而为害,抛弃仁德而仗恃兵多,岂不是自损威严。」董卓这才高兴,任命公业为将军,让他统领各军讨伐进击关东。有人劝告董卓说:「郑公业才智谋略过人,而勾结外面敌寇,如今交给他士卒兵马,让他去靠近他的同党,我为明公担忧。」董卓这才收回他的兵马,留在朝内为议郎。

董卓迁都长安后,天下饥饿动乱,士大夫大多得不到应有的职事。而公业家有余财,每天招引宾客宴会歌舞,所救济的人很多。于是他和何颙、荀攸共同谋杀董卓。事情泄漏,何颙等人被抓,公业从武关逃走,投奔袁术。袁术上奏朝廷任命他为扬州刺史。没能走到任上,死在半道,年龄四十一岁。